清华大学女学生朱令30年前被投毒,其父亲吴承之近日证实,已于4月15日通过邮递方式,向最高人民检察院递交了《侦查监督申请》,请求“对朱令被投毒一案侦查过程中有关部门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对其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检查建议并督促其对该案继续侦查”。
朱令是清华大学92级学生,1994年末开始突发怪病,之后被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各方确信朱令是被人投毒,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
延伸阅读:朱令父亲突然亮剑,对这道光不能假装看不见
这是今天新民周刊的报道(下图)。其实,这两天,有很多官媒都在报道这事——朱令的父亲吴承之,终于反击了。几天前,朱令父亲向最高人民检察院递交了《侦查监督申请》,提出了这样的请求:对朱令被投毒一案侦查过程中有关部门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对其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检查建议并督促其对该案继续侦查。
抱歉,我不想用吴承之这个名字。在我看来,这个年过八旬的老人,过去30年,只有一个身份——朱令父亲。他的身份,他的人生,都被女儿的生命安危拴住了。此时此刻,离去年12月22日朱令离世,不到4个月。这位陪女儿苦斗病魔30年的老人,在经过一个寒冬的休整后,终于投身于讨回正义的人生战场了。仇人是谁?身在何处?朱令父亲十分清楚。他最新回应是:她不是跑到澳大利亚去了吗?在那定居了。
她,就是毒害朱令的嫌凶,一个被大众称为孙坨的女人。此时此刻,这个居住在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小镇权贵二代,正沐浴着权贵生活的幸福阳光。但,两支巨大的响箭,从国内和全球,在向她密集射来。在全球最大在线请愿平台上,有4.4万人签署请愿书,希望当地政府能将孙某驱逐出境。对这个天怒人怨、全民痛恨的恶人,人们早就在心念中,万里追击。当然,这场天涯追凶,如果能够成功,最大的变量,也只能来自朱令父亲。从这个意义讲,这一次,朱令父亲向最高检提交《侦查监督申请》,意味着朱令案: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只要理解《侦查监督申请》的法律意义,就知道,朱令父亲是以程序正义,来寻求抵达结果正义。它意味着,一场全民目击的法律监督由此拉开。当年侦查朱令案的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的行为,很可能由此被拉出来被重新审视。与此注定伴随的,应是纠正、问责、追责。当然,这并不是乐观的事情。30年法网恢恢,纵然最后还能织密,疏而不漏,但有些纵恶者,可能已经肉身腐烂了。即便如此,如果能看到他们名字被拉出来鞭尸,那也是民意最大的胜利。站在朱令案这个里程碑的时间节点,我最大感触,就是被毁掉的人生,真的只是朱令吗?她的父母,即那个叫吴承之的男人和那个叫朱明新的女人,他们的人生就不是人生吗?他们的名字,就应该只叫“朱令父母”?人们只知朱令本是一位清华大学的才女,古琴技艺高超,还是游泳高手。其实,她背后有一个超级强大的“书香门第”。朱令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均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父亲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在数字和地震领域成就卓著。母亲在科研上同样有出色贡献。正是这样极度优秀的家庭文化基因和教养,培养出一对女儿,才能一个在清华,一个在北大。然而,世界上最清澈高贵的“书香门第”,都一定打不过势力通天的“权贵世家”。权贵对圣贤的嫉妒和猎杀,从古至今,就一直在上演无数的悲剧。前人关于孙某家族显赫权力之述备焉,关于孙某嫉妒朱令美貌才情的细节表述多矣,此处不再重复。祸起清澈,风起才情。朱令案,让吴承之和朱明新这两位科学家,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朱令父母”。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惊天悲剧。从某种意义讲,这种悲情甚至远超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文化精英遭遇的迫害和苦难。刚才我打开电脑文档,发现过去20年代,每隔三四年,朱令这个名字就会成为我的文章主角。那时,这些文章还能幸运地发表在主流报刊上。现在终于看到朱令父亲反击了,我一阵欣慰,但又一声叹息——这是多么疲惫的人生呀。随手打捞一下朱令父亲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朱令案的态度,基本都是消极、无奈、绝望。去年11月凤凰周刊这样报道:再提及当年,朱令父母的表情中没有愤怒、沉重或任何与悲伤相关的情绪,“已经是这个结果,还有什么办法?”吴承之淡淡地说。母亲朱明新则表示,自己有两个心愿,真凶归案和朱令康复。对于前者,她不抱希望了。至于后者,她只希望“能少一点儿痛苦送走她”。
一个月后,与疾病抗争了近30年的朱令,永远睡去。当时朱令父亲对南都、N视频记者这样说:没感觉(正义缺席),很正常吧,医院也尽力抢救了。
这个陪伴女儿与病魔苦斗近30年的老人,那一刻,甚至连“正义”这样的词都不愿说了。他是真的累了,他的生活早就被苦命的女儿拖得满地废墟。他是真的没办法了,麻木了,认命了。很少有人复盘这对父母这些年的日常生活,那我就再把南都这段报道截图再呈现一下吧:从早晨到凌晨,每一个白天和黑夜,这是怎样的苦难日子,我没有笔力来完整呈现。可怜天下父母心。经历30年这样的照顾孩子的父母,想必就是世界上最累最苦的父母了。他们的人生,是真的好可怜。这样的人间生活,真的不值得。所以,我一直特别理解,无数次媒体在采访朱令父亲时,报道中总会有这样的细节:朱令父亲眉头紧皱,一分钟后他淡淡的说了一句:当年的案件已经查的很清楚,我已经放下了……
这个细节把我击中了。眉头皱起,想必是伤口又被挑开,不愿面对。沉默的那一分钟,其实是灵魂交战,是愤怒早就出离,只有选择自愈。于是,他是“淡淡的”,是“放下了”。这其实是一个有思想内涵的人,是一个经历大苦大悲的人,是一个告别浮躁浅薄表达的人,撕开伤疤后的最后倔强。那一刻,他选择在沉默中灭亡。因为他的生命,只能为女儿活着,连发声的力气也没有了。于是,一个饱经风霜的知识分子,一个深解法律制度的文化精英,选择对法律正义不抱希望。这既是巨大的悲怆,更是伟大的伦理。在这个公号上,我曾几次强调自己的一个观点——成为父亲的男人,是不能死的。因为孩子是投奔自己的。不能肩住沉重的闸门,把孩子送得光明地带去,这样的死亡对一个父母来说,是耻辱,也是不甘。所以,我相信,过去30年,朱令父亲所有对正义的“放下”,也仅仅是出于对女儿生命的“放不下”。此时此刻,朱令到天国,已近4月。朱令父母,在这个春天,终于醒来。这一次,他旗帜鲜明地向孙某宣战——她不是跑到澳大利亚去了吗?在无数战狼呼喊着“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诛”的这个伟大国度,请各位原谅我的格局太小,我只想说一句“毒害朱令者,虽远必杀”。1994年,朱令被下毒。迄今,正好30年。这30年,毁掉的不止是朱令的生命,其实,还有朱令父母的人生。这对国家精英,原本可以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讲,被毁损的,何尝又不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人生。这30年,朱令全家活在惊天苦难,孙某却活在西风沉醉的奢华中。什么是特么的不公,这就是最大的不公。一个人原本可以无限美好的人生,一个原本可以无限幸福的家庭,仅仅是因为遇上一个有权贵充当保护伞的恶人,人生家庭就彻底毁掉。这样的案例,就是制度羞辱人的不正派社会的最大标识。从这个意义讲,朱令父亲这次亮剑,就是捍卫正派社会的一次悲壮出击——世界绝不能拱手让给作贱你的恶人。朱令父亲诠释了中国男人传统与现代都极致伟大的人格。之前,放弃自己精彩人生和光辉前途,选择照顾女儿,这是人性伦理的伟大光芒。现在,暮年再战法律江湖,挥剑直指澳洲流寇,这是一个现代公民的人格范式。今天,我想把王维《老将行》中这句诗送给朱令父亲: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站在朱令案的里程碑上,我也相信和祈愿:此战不止三千里,杀敌不只一把剑。剑气纵横人世间,万剑霜寒澳洲地。朱令父亲这次突然亮剑,对这道光,谁都不能假装看不见。对这位人生被毁的老人,对这位身心俱疲的老将,我们最大的支持,就是将30年来所有的正义呐喊,幻化为一支支斩向恶贼的民意之剑。剑来,正义就来!
- 梁羽生:地主父亲被杀,他夜逃香港后成武侠小说家
- 胡德华:难得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
- “谁能向我优秀的儿子巴龙解释 法官可能阻止他的父亲 ⋯⋯”No 02(04 17 24)
- 德华:难得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
- 噩梦重演:美国公民的父亲遭中共警察绑架
来源:星岛日报 人格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