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红利消失的多米诺骨牌正在倒下。各地纷纷出台红色预警,铁饭碗即将消失。不仅如此,很多城市也将萎缩,4大因素决定城市未来。
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红利消失的多米诺骨牌正在倒下。各地纷纷出台红色预警,铁饭碗即将消失。
不仅如此,很多城市也将萎缩,4大因素决定城市未来。
各地纷纷出台红色预警,铁饭碗即将消失
来源“格隆”的网络文章称,安徽宿县河塌乡油铺小学,这所久经风雨、见证了无数农村孩子成长历程的小学,因招生不足10人,正式宣告关闭。
2023年底,浙江台州教育部宣布,临海市的康宁、振华、广泽、新民、新时代等5所小学,本学期停止办学。
随后,河南焦作某小学、广东惠州某实验学校、深圳某两所私立学校倒闭的新闻,相继在社交平台商刷屏。
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其实是公开的秘密:生源不足。
没有学生了,还需要那么多老师吗?
目前,哈尔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着手削减教师编制。
再比如在福建、浙江等地,正计划实行新的教师参聘制度,意味着老师们将成为“合同工”。
前几天,北京丰台区也提出,为了防止教师躺平,正在研究退出机制:对在编不在岗、考核不达标的教师,进行辞退或调岗处理。
时代变了,在中国,职业教师作为铁饭碗的好日子,可能很快就要到头。
北京师范大学预测称:到2035年,全国将有150万小学老师、37万初中老师岗位过剩。
中国出生人口从2016年进入下滑拐点,当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开始平均每年下跌超过100万人,最近三年加速越来越明显,2023年估计不到800万。
短短几年,从“报名难”变成了“招生荒”,就连以往“一位难求”的央企机关幼儿园,也不例外。
这股浪潮,很快就蔓延到小学。
同样的逻辑,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
到2029年,全国初中生开始出现生源明显不足现象;到2032年,扩散到高中;2035年,扩散到大学招生。
然后,2039年,适龄人口下降的势头,将直接影响全国就业情况。
所以,北京师范大学的预测,并不夸张,反而很保守。
最早到2032年,中国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的教师岗位,都将出现全方位大幅度过剩。
在这种大背景下,还去考一个随时可能被裁撤编制的中小学教师,有必要么?
目前,各地纷纷出台了红色预警、预案,许多省份高校已经停止师范专业扩招、甚至停招。
惨烈的时候可能要到了
随着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大部分的城市,在未来都会逐渐被淘汰掉,这些城市里的资产也会变得没有价值;而最后能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一批城市,我认为也就30个。
而这30个里头,又分第一第二第三梯队,需要去综合评定。
但可以明确的是,无论你是工作还是买房,都要尽可能的往这30个城市去靠拢。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总结,去年全年关于房产政策优化的调整就高达1008次:认房不认贷、“双限”解除、限价松绑、以旧换新、房贷利率下调、降首付、普宅标准优化、配售型保障房出炉、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
2024年的房地产,只会出得更彻底。
年底发放的那3500亿PSL就是一个信号。
更况,今年作为政策拐点的一年,房改3.0的落地且成型只会加速到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二轮房改的红利期在2021年彻底结束,而这一年也被称作房地产的历史拐点,一拐就拐到了现在。
所以,3.0时代,我们除了把人往大城市去“赶”,还需要把货币进行大挪移,才能看清城市的未来。
怎么才算是符合和具备发展潜能的城市呢?有4要素很关键:1、人口
2、人均GDP。这是衡量一个城市的富裕程度。
3、国家定位。国家定位高,城市的发展起点和天花板才可能会更高。
4、上市公司的数量
在这个3.0的时代,未来能成功转型的,也一定是具备了这4要素的城市。
坐等炸弹爆炸!中共地方政府“借钱”规模创新高
2023年中共地方政府的“借钱”发债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万多亿元,地方发债规模创历史新高,比2022年多了近2万亿。其中,广东发债规模继续居首。
中共财政部1月30日发布的“2023年12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7,373亿元。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3,374亿元,同比增长约27%。去年地方借钱规模创历史新高,比2022年多了近2万亿元。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扩容,债券利息支出逐年攀升。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12,288亿元。据财新网统计,这一付息规模达2015年以来最高值,较2022年增长9.6%。
第一财经报导,去年地方借钱之所以创纪录,主要在于再融资债券规模创新高。一方面,去年地方政府到期债务余额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偿债更加依赖“借新还旧”。
“借新还旧”利息必须安排财政预算资金等来偿还。对地方政府来说,这部分付息资金就是刚性支出。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36,658亿元,同比增长约32%。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32,918亿元,占到期金额的89.8%,同比增长约38%。去年地方靠再融资债券来借新还旧比重约9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均为显性的地方政府债务,不包括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地方隐性债务最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底数不清。中共各级政府之间也是相互瞒骗,真实数据谁也说不清。中共当局也知道问题的严重,但是中共腐烂透了,早已丧失了改革的能力,只能坐等炸弹爆炸。
还未到最坏!面临多重打击,港负资产2.5万宗,创逾19年新高
香港经济低迷,连《彭博》报道预计,香港今年将成为全球最糟糕的房地产市场之一。从金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可见,楼市的确不容乐观。香港去年第4季末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宗数,录得25,163宗,较第3季增1.3倍,是2004年第3季以来新高;所涉金额亦由593亿增至1,313亿元。
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周三(31日)说,对银行风险管理来说,最重要是拖欠比率没有上升。去年第4季末拖欠3个月以上的负资产比率只有0.03%,因此不担心楼按风险。
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指出,股市差楼市也不会好,现在楼市面临多重打击,香港经济全方位面临压力。
李兆波说:“第一个是息口,另一个是移民潮,还有经济状况。如果股市低迷,那些人赚不到钱,创造不到财富,想买(楼)也买不到。另外如果觉得经济前景不明朗,也不会做那么大的承诺。”
除了楼市差,金融界也传出裁员消息。上月外电引述消息报道,汇丰大中华区商业银行部门裁员,至少4名驻港银行家离职,原因是大中华区内并购交易减少。裁员的还有美银、瑞银及摩通。近日BBC也引述在中资投资银行任职的员工指出,公司裁员潮持续,“现在香港通街都是没工作的banker”。
钱志健指出,现在香港根本不需要太多“金融才俊”。钱志健说:“资产管理现在新加坡也请人,也有很多在那边新成立公司。如果你卖光所有东西,最近也走了20多万人去英国。那个需求我觉得少了,而且会有一些投资银行做两件事,要么融资、要么交易,但交易量如果说香港股票是一直低,融资也不用做。”
先前瑞银发表的《全球房地产泡沫指数》报告指出,香港一直处于泡沫高危区,房地产泡沫指数达1.24。
台湾去年第4季GDP估5.12%,2024前景看好
中华民国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2023年第四季GDP年增率概估为5.12%,并预估今年GDP将成长3.35%。
台湾出口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继去年第三季出口较上年同季减5.1%之后,第四季出口较上年同季增3.4%。
台湾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在脸书发文表示,2023年台湾出口总额4,324.8亿美元,这是历史第三高的出口数字,在美国联准会升息21码的冲击下,台湾交出一张很不错的成绩单。2023年台湾顺差高达805.6亿美元,其中对中国顺差805.5亿美元,创4年新低,台湾对中国出口占比也从最高的43.9%下滑到35.2%。
1月份住房销售急剧萎缩,中共放权救房市效果不彰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信息综合服务商克而瑞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的新房销售总额为328.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34%,创下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就在1月26日,中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态称,要“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允许各城市“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次日(1月27日),广州市政府率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该市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通知,宣布在限购区域范围内,购买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上住房的,不纳入限购范围,并支持“租一买一”“卖一买一”行为。
同日下午,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宣布,自1月31日起,支持非本市户籍单身人士购房。
那么,上述城市大幅放松限购政策,是否对销售带来了立竿见影的促进效果呢?
据官媒《中国新闻周刊》报导,广州宣布新的调控政策后,至今“二手房市场表现平静,挂牌和交易并无明显变化”;新房方面,广州限购区多家新盘销售人员均表示,近几天外地客户的电话咨询增多,“但成交量效果还看不出来”。
克而瑞广佛区域的调研也显示,对于限购松绑的新政,目前多个房企展开了针对性宣传行动,但上周末仍以零星成交为主,均为旧客转化。
对中国城市放宽购房限制的行动,《华尔街日报》2月1日的报导援引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Julian Evans-Pritchard一份报告中的分析称,“当前的刺激措施无法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将继续拖累中期经济增长。”
法国犹太老板:神告诉我们,只有一位中国人能救人类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原文链接:惨烈的时候可能要到了;各地纷纷出台红色预警,铁饭碗即将消失【阿波罗网报道】,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退出中共党团队-化名小名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