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星期二

失控! #中国 住院率如脱缰 #野马

中国住院率现在正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都快承受不住了。

2003年时,中国的住院率才不到5%,而到了2023年,竟然狂飙至20%以上。

这一数据,来自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中国职工医保住院率达到21.86%,居民医保达到20.7%。

这一数字超过了2010年至2019年全球OECD(经合组织)国家14%的平均住院率。

异常的飙升,引起多地医保局警觉:国际平均住院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中国的住院率为何不降反升?

如果住院率一直居高不下,中国医保可能会有穿底风险。

中国人“爱住院”,究竟是真实需求?还是过度医疗

网络上舆论讨论,有几种说法,认为是来自真实需求:第一种是,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

第二种是,住院报销金额比门诊报销高得多,为了减轻医疗开支,很多患者会主动申请住院。

这些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显然不是充分的理由。

比起来自患者的选择,医院和医生的态度更为关键。

北大教授李玲接受凤凰网财经专访时曾经指出,现在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要看七次病,世界之最,发达国家都是三到四次,背后的原因是医院要创收、要挣钱。对于医院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大量”,这其实是“过度医疗”。

按照这个逻辑,住院率不断攀升,医院是隐形的推手。

2003年居民住院率低,是因为当时城镇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农村居民的医保也尚未建立。

当时只有职工医保,而职工人数,也只有一亿人。

除开职工,剩下的十三亿多人,基本都没有医疗保险。一旦生病,住院就要花自己的钱,心疼钱之下,能不住院当然就不住院了。

中国住院率,20年翻四倍,快承受不住了而现在,绝大部分中国居民都有医疗保险,由于医保制度中对门诊报销比例的设计报销额度很低,这就导致为了不花自己的钱,小病患者也想转成住院病人。

而2019年以前,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之间,是采取按项目付费的办法。医院每做一个项目,就多一份收入,产生的费用均由参保人和医保部门承担。

一些医院为了创收,难免偏向于让患者多做检查、多吃药物、多做手术。要完成这个目标,医院就千方百计,增加患者在医院的停留时长。

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让患者住院。这也就是从2003年到2019年,中国住院率开始节节攀升的很重要原因。

这种趋势,国家并非没有认识到。为了更加妥善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医疗资源,国家医保局开始推行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引入了DRG管理工具。

所谓DRG,翻译过来意思是“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这个管理工具,最早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医疗也遇到了一样问题,住院人次逐年增高,负担很重,住院总费用,更是飞速上升。据说,面向65岁以上老年人的医保Medicare已经濒临破产。

痛定思痛下,1984年,Medicare推出了DRG管理工具,医疗减负效果立竿见影:从1983年到1990年,美国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从10.2天降低到8.7天,住院总费用增速从18.5%降低到了5.7%。

DRG模式下,理论上,如果医院还给患者安排“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非但赚不了钱,反而要亏钱。

国学了过来。

2019年起,有着中国自己特色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病种分值)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国试点推广。

中国DRG/DIP工具管理模式,是将相关疾病划分为一个组,医保按该病组平均治疗费用支付给医院,而不再按治疗项目逐项付费。

医院在某患者身上的治疗花费,若超过DRG平均值则亏钱,反之则赚钱。

也就是,不管医院给某位患者治病时具体做了多少项目,用了多少药,医保基金给到同一个组里每位患者的钱,都是同样的“一口价”。

DRG/DIP的推行,确实一定程度遏制了治疗环节过度医疗。但这一模式下,也有规则的漏洞,增加住院人次,推高了住院率。

按照DRG的规则,一个疾病的平均住院疗程花多少钱,医保就给医院付多少钱。这可能会导致“分解住院”的现象——即医生让患者先出院,过几天再住进来。

理论上,这样就可以收两次费,套取医保资金。

也有观点认为,住院率升高,还跟中国大型三甲医院持续扩建、床位的增加关系密切,这会客观上诱导住院率增加的问题。

2021年,中国千人口床位数现状6.46张,计划到2025年达到7.4~7.5张。

根据国民患病率和门诊服务情况去综合判定,OECD国家的平均值每千人口3~4张是比较合理的。

背后的一个逻辑是:有床位一定会创造相应的住院需求。

床位多了,医院就会想办法安排住满。为了提升住院率、获得更多报销收入,有些医院甚至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就在住院率突破20%的成为热点的前一天,10月8日,国家医保局还通报了一起医院骗保案例。

国家医保局初步查实,江苏省无锡虹桥医院以勾结中介或以免费体检为名,拉拢诱导参保人员虚假住院,涉嫌欺诈骗取医保基金1179万元。

而这并非个案,全国各地都有拉人“住院”骗保的现象。仅仅重庆一个地方,今年就查出50多家涉嫌骗保的医院。

骗保手段上,各路医院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以“免费住院”为噱头,诱导困难群众住院;有的医院和养老院合谋,养老院以牟利为目的向医院输送病人骗保;有的医院本来没有眼科医生、眼科设备,却私自开展眼科诊疗服务骗保……

来源:马江博说趋势

退出中共党团队-化名小名都可以

#中共 “ #盖世太保 ”组织已经玩不转了

近期,大纪元获得一份独家文件,是中国南方一个大城市城区召开的有关“防×教转工作焦点”会议的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披露,法轮功学员拒绝配合转化工作,仍在坚持不懈地讲真相,而610基层则抱怨连连,有些街道和派出所也对他们的工作敷衍了事。

20241105064450468.jpg2024年7月21日,部分法轮功学员在中共镇压法轮功25周年之际,在美国曼哈顿唐人街的游行活动中,向过往民众揭露中共迫害法轮功学员的恶行,呼吁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制止迫害。(张静怡/全球退党服务中心)

近期,大纪元获得一份独家文件,是中国南方一个大城市城区召开的有关“防×教转工作焦点”会议的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披露,法轮功学员拒绝配合转化工作,仍在坚持不懈地讲真相,而610基层则抱怨连连,有些街道和派出所也对他们的工作敷衍了事。

该会议是区政法委防范办(也称610办公室:迫害法轮功专职机构)牵头召开的。与会的专职社工是区防范办派驻该区辖下各街道的610人员

接上篇:独家:610内部会议记录泄基层运作内幕(上)

法轮功学员抵制当局的转化工作

据会议记录,该城区目前所谓的“防×教转工作”总的是围绕法轮功开展的。防范办派驻街道F的专职社工称,一些其它的×教组织暂时没有接触,街道这块还没有去走访,走访的主要是法轮功。

会议中,区610派驻各街道的专职社工谈论了他们遇到的痛点、难点,其中之一是一些被列为重点人员的法轮功学员抵制当局的转化工作。

根据会议记录,防范办派驻街道B的专职社工说,难点就是服务对象“痴迷”(信仰坚定),普遍年纪比较大、反复性大。第二就是有三难:见面难、沟通难、巩固难,拒不见面,而且是空挂户。再就是抵触情绪比较大。如果跟辖区民警上户的话肯定遇到最大的抵触。他认为他是真善的、好的。

防范办派驻街道D的专职社工说,之前去敲门,很多人是拒绝开门的,他们在家,我们按门铃,问他方不方便上去聊一聊,他们说没空、拒绝开门,思想很顽固(坚定)。还有也是人户分离,根本找不到人,虽然电话能接通,但是也是很不配合。和他们建立专业关系比较难,他们普遍都有抵触的情绪。

防范办派驻街道F的专职社工也遇到同样的情况,他称,有一个未转化人员非常不配合走访,他很抵触,态度非常不配合,对他的转化难度非常大。

防范办派驻街道H的专职社工说,他们去走访,比如重要节点去走访的时候,法轮功学员可能会比较抗拒,力度我们不是很好掌握。

大纪元获得的610内部的另一份文件——“敲门行动”×教人员名单。在2017年“敲门行动”期间,防范办、街道、社区派出所对在册的法轮功学员按人头进行了挨家挨户敲门入户骚扰。在这个名单的上门情况一栏中,记录了很多上述街道专职社工说到的情况。

记录的内容包括:有的社区警察多次上门,每次按门铃都有人回应,但是上楼敲门就没有人应答,没有人开门,因此一直见不到人。有的社区警察多次上门,法轮功学员拒不开门,只能隔门交谈。还有一个女士对上门的警察说不要去骚扰她,等等。

法轮功学员离家抵制上门骚扰

该城区的街道中,有的街道办在册的法轮功学员有三十多个,有的街道办在册的法轮功学员有九十多个。在中共长期对法轮功的迫害中,很多法轮功学员为抵制各种上门骚扰离开了自己的家。

“防×教转工作焦点”会议记录显示了空挂户的情况,即法轮功学员虽然有房产,户口也在那里,但人不住在家里,住在别的地方。各街道空挂户占的比例都比较大。

根据会议记录,防范办派驻街道C的专职社工称,我们街道的人员虽然比较多,但空挂户太多了,在60%~70%左右。

防范办派驻街道D的专职社工说,空挂户有将近40%左右。

防范办派驻街道H的专职社工说,大部分人查不到他地址,他是不会告诉你现居住地,而且他们也有点反感。去排查的时候,他的房子是空置的,电话也是一直在换,联系不到。

“敲门行动”×教人员名单“上门情况”一栏中记录的情况显示了很多标注为“未见面”的情况。一条留言是,“上门未见到本人,已见家属,但其不愿透露其父母住处,已报国保查找线索。”

家人反对当局对法轮功学员的骚扰

“防×教转工作焦点”会议记录还显示了一个信息,不少法轮功学员的家属反感610人员以及警察的上门骚扰。防范办派驻街道B的专职社工说,就是家庭亲属也不太支持走访。防范办派驻街道H的专职社工也反映称,还有就是家属也不配合工作。

大纪元获得的“敲门行动”×教人员名单“上门情况”一栏的记录,也反映了家属反对的情况。摘录其中一些记录如下:♦该人员户籍及居住地不变。上门走访情况:其丈夫不让见(妻子)×××,对公安机关上门很抗拒。

♦社区警察多次走访,有一次见到一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独自一人在家,不愿开门,沟通也不流利。一次再上门,发现其在家,就是不开门,联系管理处断电断水都不开门,其丈夫自称是老公安,要跟公安局长及老干部中心投诉。

♦其老公自称是某高官秘书的司机,该人不愿透露×××的住处,称是有人害他老婆,态度非常不好,该人称派出所这样搞,他就去上访

法轮功学员利用各种机会讲真相

中共对法轮功学员的迫害行动没有达到让法轮功学员放弃信仰的目的。在该城区“防×教转工作焦点”会议上,派驻各街道的专职社工(610人员)谈论的另一个难点是法轮功学员利用各种机会讲真相,他们不知该怎么应对。

根据会议记录,派驻街道J的专职社工说,他遇到的几个问题,对一些未转化的重点人员,在与他们的接触工程中,他们会讲法轮功真相。“比如我们要留一些工作电话,他会有一些短信、电话骚扰(讲真相),会寄一些宣传册子到我们工作单位来,我们这边也没有有效的反制手段。”

派驻街道D的专职社工谈到的难点是,法轮功学员讲真相的方式多样化,“如果是中老年人的话,传播手段大多数都是投递信箱、派发传单。但是有些年轻的,据我们了解,有些硕士学历的就会利用发电子邮件等高科技手段,防控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该人还说,即使在法庭上,×教人员派发传单或者网站去操作那些都是属于缺乏证据型的,没有实际证据去证明他到底派发过多少份传单。

派驻街道K的专职社工说,该街道有一个法轮功人员,他跑到区委,他一个人顶几个,别人五个人在都插不上嘴,大家就在听他演讲。

迫害难以为继610基层抱怨连连

会议记录显示,610基层抱怨连连,包括基层政府不再重视,人手短缺,资料陈旧,各部门工作脱节等。

根据会议记录,防范办派驻街道B的专职社工说,自身街道基层不是把它放到最集中、最重视的位置。人手紧缺,综治办主任离职,另外一个在编的被调到司法所去了,没有接手的人。从转化来说,目前法律有空档,十年以前如果在他家里面发现大量的书籍是公安局要集中处理的,但是他们去年没有处理,国保那边的反馈是他没有出去散发。

防范办派驻街道C的专职社工称,他们街道的×教人员的资料比较旧,都是几年前的,他接手的时候都很难弄。跟派出所他们交换的时候也比较难,这些都是涉密的。还有境外人员的情况都失联很多年了,都掌握不了。

防范办派驻街道J的专职社工称,跟他们对接的有些警官掌握的情况跟他们可能有点出入,但警官觉得需要上级来沟通,才能把资料给他们,就是资料互通的时候不是很及时。

防范办派驻驻街道K的专职社工称,部分社区对户籍法轮功人员的基本情况不太了解,有时候就弄不明白,资料里面也有些缺陷,他们也不太了解。又不能从正面了解,只能从侧面了解,从侧面了解那些法轮功人员难度比较大。

以上这个南方城市的基层610会议记录展示的情况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中共迫害法轮功到了强弩之末,难以为继。美国国务院国际宗教自由大使山姆‧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曾说:“中国共产党向信仰开战,这是一场他们赢不了的战争。”“灵魂比政府强大。一个人的信念比企图压迫他们的人更坚强。”

1999年7月,中共时任总书记江泽民恐惧和妒忌法轮功学员人数超过中共党员,下令灭绝性迫害。25年过去了,法轮功没有被打倒,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洪传。

来源:新唐人电视台

退出中共党团队-化名小名都可以

FT:陆官方向 #富人 和企业加强查税 影响 #投资人 信心

中国大陆当局最近要求富人和企业自我检查是否有欠税未缴的情况,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此举可能打击投资人中国大陆经济体的信心。

20241105003549847.webp自我查税的要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的富人之中引发不安,甚至“恐惧”。路透

中国大陆当局最近要求富人和企业自我检查是否有欠税未缴的情况,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此举可能打击投资人对中国大陆经济体的信心。

近几个月来,税务官员要求富人和企业进行“自我检查”确认税款支付情况,并补缴任何不足之处。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政府正想办法填补财政缺口。

北京政府本周将准备宣布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的细节,预料重点会放在恢复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有几个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到连供应商和员工都快发不出钱。经济专家对这次刺激方案无不寄予厚望,这是9月启动刺激措施的下一阶段,目的帮助恢复家庭和投资人的信心。

一位派驻大陆的税务合伙人告诉金融时报,自我查税的要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的富人之中引发不安,甚至“恐惧”。这位合伙人指出,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在自我检查时该申报什么。他也提到,许多人之前并未察觉他们的海外个人收益也要大陆纳税。

金融时报取得的某市通知发现,企业在自我检查若未发现问题,需提交盖章的证明文件,并“保留证据以备检查”。

知情人士告诉金融时报,当局也要求个人开始补缴个人海外投资收益在内的税款,某些情况下甚至搬上2019年制定但很少使用的法律条款。

有律师透露,他的中国大陆富裕客户和税务官员沟通,可第3季在潜在税负上尚有“斡旋空间”。

大陆政府一大收入来源土地交易收入今年前九个月较去年同期下降近25%,全国税收下降5.3%。今年1月至9月,中国大陆的财政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6.3兆元(约2.3兆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

苏州一家中型制造公司高层透露,“地方政府显然没有钱”,他说,当地政府频频对企业处以重罚。

大陆媒体第一财经报导,去年16个省份中有7个省的罚款和没收收入显著增加,其中重庆和北京增幅分别达到22.4%和21.9%。地方媒体报导,由于近几个月来罚款收入的“异常”增长,有几个地方政府已停止公布罚款收入数据。

来源:经济日报

退出中共党团队-化名小名都可以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无一生还!传乌F-16干掉第2架俄王牌Su-34战斗 #轰炸机

俄罗斯军事部落格和航空消息人士的称,一架俄罗斯Su-34战斗轰炸机,再次遭到击落。虽未提出击落原因,但极可能是乌克兰的空防战果,或许是乌克兰F-16的第2个击坠成绩。

防卫部落格(Defense Blog)报导,由俄罗斯退役飞行员图马诺夫(Ilya Tumanov)管理的“战斗轰炸机”网络频道贴出一则讣文,Su-34的灰色图片,注解“永远怀念,兄弟们!”表示1架Su-34遭到击落,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这是继10月12日,俄罗斯Su-34可能被乌克兰F-16击落之后,第2起的损失消息。尽管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未作出官方证实或否认,但一些消息来源认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F-16的交战。

报导称,随着冲突升级,乌克兰的F-16战斗机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双方都争夺的空域,目前还可能只是试探俄罗斯的防空强度。

Su-34是俄罗斯空军机队当,较为新式战斗轰炸机,用于取代服役超过50年的Su-24可变翼型战斗轰炸机。有着更大的载弹量与防护能力,是俄罗斯空中作战的宝贵资产。

该型战机是由Su-27战斗机延伸而来,修改为并列双座,加大机鼻的雷达空间,具有更专职的对地轰炸性能。然而军事评论家表示,并列双座战机已经是较为过时的设计,这种布局的后向视野极差,2位飞行员无法看到后方的威胁,只能仰仗战机的警示系统与地面管理中心的告知。

体积庞大的Su-34机动性能弱于Su-27、Su-30、Su-35,在面临对方战斗机的追击时,不但难以反击,甚至很难摆脱对手战机的猎杀。乌克兰F-16连续2次击落Su-34,一点也不意外。

这次损失加剧了俄罗斯空军的一系列挫折,俄罗斯空军被击落的飞机、机组人员的阵亡数都在持续增加。

来源:中时新闻

退出中共党团队-化名小名都可以

大部分 #中国企业家 都难逃过这一劫

什么叫“远洋捕捞”?

出于利益驱动,(中国)部分地区的执法机关在并不具有管辖权的情况下,违法违规异地抓捕、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民营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

据华夏时报、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报道,最近,“远洋捕捞”的话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媒体披露的相关资讯显示,自2023年以来,(中国)南方某省很多企业遭遇异地执法,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而且部分案件有较明显的逐利执法动机。

那么,为什么“远洋捕捞”会成风?

这些地区的执法机构的动因何在?又是什么样的环境下带来了“远洋捕捞“”这种执法方式?

彻底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又是什么?

动因

财政吃紧,是“远洋捕捞”的成因,这是很多媒体下的结论。

但财政吃紧,有很多处理方式,比如减支,比如出售国有资产,比如培育新的税源等等。

这些方法,从中央层面,都是在反复要求的。

从要过“紧日子”,到停建无效益工程、到活络国有资产,清理体制内冗员,都是在今年由国务院自上而下推动的应对财政困难的手段。

但财政依然紧张,是这些手段没有执行吗?当然是部分执行了。但财政的压力依然是巨大的,导致减支改革的动作难以有实质性的成效。

方政府最大的支出困难在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事权约束过多。

大量的各种支出,都是由中央及各部委通过各种档、政策进行规定的,你是无权减少的,不管是义务教育、医保社保、生育补贴、幼稚园公办、扶贫支出等等,这些支出作为保民生的要求,是不能动的。

同时,地方政府其实是房地产链条中的一个供应商,土地财政在这一轮房地产债务危机中受到严重打击,政府炒房炒地,炒成了地主和房东,背上了大量的债务。

仅仅是债务利息,以及各种到期的债务,让地方政府压力与日俱增。

地方政府与恒大不同,恒大是一个企业,可以破产,可以倒闭,还不起债,债主也只能认倒楣,但地方政府是一级政府,他们无法像企业一样在萧条期被清算,恒大的供应商可以认倒楣,但政府的各种供应商拿不到钱是不会甘休的。

当地方政府涉入经济过深时,就面临著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本质不同导致的困境。

在事权不减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政府裁员也难以出现。更何况,政府裁员在中国要出现的概率很低。

如果完全针对本地企业来增收,那会导致进一步打击本地的税收,经济都在下行期间,你再打本地企业,那不是更惨。

远洋捕捞,就成为了一种中国特有的现象。

远洋捕捞的环境

远洋捕捞其实早已有之,只不过在财政支出压力大的时候,这个问题更加凸显。

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的是中国会具备这样的远洋捕捞环境?

利益机制当然是分析这种现象的一个关键要点,只是我们需要把所有这些利益机制的真正成因进行挖掘。

非税财政收入分成制,是远洋捕捞的利益机制之一。

执法机构,从异地对企业执法后,可以冻结帐户,没收财产,这些财产可以成为非税财政收入,在这些收入中,又可以对地方政府进行返还,也即,一部分收入会成为地方政府收入,而地方政府又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给予办案的执法机关作为经费奖励,执法机关又可以对具体的经办人员进行经费的奖励。

由此,办案、罚款、没收财产,直接与每一个办案人员的收入息息相关。

如果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执法机关追逃的动力都是不足的,因为与收入、经费不挂钩,但如果是一个可以搞到油水的大企业,出动上千警力,都不奇怪。

进一步我们还需要分析,为什么执法就是对企业罚款,就是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这个问题存在于法律当中。

企业家当然有很多就是犯罪分子,打着企业的名义以诈骗为生的人,在中国不在少数,执法机关要对他们进行打击吗?当然是需要的,不如此,执法机关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但打击与罚款并不是一回事。

一个企业如果诈骗了,那么,执法机关的功能,是将这个企业诈骗的钱进行追回,还给受害人,这时,执法机关本身是不存在收入的。

但是法律赋予了执法机关,对企业处以没收财产,罚款的功能,这就让执法机关执法有了利益冲动。

法律和执法机关,本来是服务于各种人际纠纷的,是帮助受害者讨回公道的,但当下的情况是,大量针对企业的执法机关,受害人反而是拿不到什么赔款,企业大量的钱财都进了政府的腰包。

这才是最大的BUG,也是远洋捕捞的真正成因。

解决方法

大多数人认为,要中央政府从上到下进行约束,进行管理,就可以杜绝这种现象。

其实这种约束是效果甚微的。

因为,中国的法律对于企业家来说,本身就有非常严苛的条款,甚至我可以说,严格按照所有法律来对照企业家的行动的话,大部分企业家都难逃法律的追究。

但过往对于这些严苛的法条,往往是不真的执行的。

有一些政府官员明确地说,只要我查你,还能查不出问题来吗?

地方政府及执法机构,完全可以说自己的行动合规合法,难道你要不让他们执法吗?这也不现实。

甚至我知道,曾经有地方执法机构,自己找人到自己辖下派出所报案,以获得案件管辖权,然后执行异地抓捕。

他可以光明正大地说,我是为人民服务的,有人民来报案,难道我不管吗?

法治社会的要义不是要有一堆的法律,有些法律不过是恶法。

法治社会的要义是,司法机关只能服务于市场中的所有人,一切罚款都是错误的,对加害人的处罚,只能用于对于受害人的赔偿,而不是进入司法机关或政府的口袋。

如果要没收一个人的财产,那也必然是要还给受害人。如果受害人不明,直接给慈善基金也行,但就是不能进政府的口袋。

否则基于利益的执法,是不可能终结的。

总结来说,远洋捕捞的真正成因,就写在中国的法律里,那里对企业罚款、没收财产的各种法律条文中,背后没有定语,那就是这些罚款没收的钱要进入政府机关、执法机关的口袋里。

只要这种法律存在,那么,就必定推动具体的执法人员为了自己的收入增加而执法,也会让地方财政困难时,派出更多的远洋捕捞队,“合理合法”地没收财产。

来源:古老板的老巢

退出中共党团队-化名小名都可以

爆赚50倍! #李嘉诚 ,又跑了…

全球极具影响力的96岁商人李嘉诚,正上演财富大转移。

刚刚,市场再传炸裂消息,李嘉诚捂了23年的北京房地产项目打折抛售了。据了解,这回李嘉诚是真豁出去了。他出手的房地产项目是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四环的“御翠园”,“特价房”是以7.6折的价格甩卖,相当于7.6万元/平方米,出售的价格甚至比周边二手房还低。

要知道,“御翠园”是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进入北京的第一个住宅项目,“李嘉诚”三个字因此名声大噪,天下熟知。不过,即便7.6折出售,李嘉诚依旧爆赚了一笔财富。

2001年,嗅到未来商机的李嘉诚跑去“内地第一房地产潜力城市”北京,豪抛7亿元买下楼面价仅1000多元/平方米的住宅项目,他却没有“着急”开发,拿地4年,静观其变。

直到2005年,李嘉诚才启动了一期项目,随后又进入了漫长的“马拉松式”观察期,坐看中国房地产风起云涌。

20多年过去了,“御翠园”二期直到2024年才开盘,李嘉诚是真沉得住气。“等不白等”,哪怕7.6折,李嘉诚也从“水涨船高”楼市里捞走了50倍回报。

但,不缺钱的李嘉诚为何要在此时打折大甩卖?

20241104061959476.jpg

面对房地产,恐怕再没人能像李嘉诚一般“精明”了。

虽然,李嘉诚的全球投资逻辑上到科技、医疗、通信,下至零售、能源、基建,可是他对哪个领域,也没有房地产般执著钟情。只是,李嘉诚这波突然出手,着实令外界感到震惊。

自从房地产行业2017年拉开转型大幕以来,疯狂捞金的房企们,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连环王炸”,碧桂园、恒大、万达、融创中国等闹出了电影里都找不出雷同剧情,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退休了,让女儿杨惠妍出来执掌大局,头顶负债。

恒大创始人许家印幻想债转股,转移恒大的债务窟窿,结果把自己先转进了铁窗。万达创始人王健林,曾不把“1个亿小目标”放眼里,现在要靠不停“卖卖卖”补伤疤,融创中国创始人孙宏斌不及杨惠妍、许家印、王健林压力大,却也为1000多亿元债务,急白了头发。

头部房企,不想“放弃”。接近头部的房企,转型中失利的屡见不鲜。2023年,房地产行业一下冒出了两个被迫退市案例,佳源国际与阳光城集团。佳源国际是香港第一个“强制清盘”的房企。2016年,佳源国际港股IPO,巅峰时资产规模近1000亿元。为了转型,佳源国际走上多元化道路,布局养老、服务、农业、文旅、商管,结果逾期了1450万美元债务。

阳光城集团,巅峰时年营收超800亿元、市值超1000亿元,闯入过世界500强。创始人在转型中逆势喊出“重仓房地产”,闹得高层分崩离析,2022年,公司净亏损125.5亿元,加上各种违约、还不上钱,到期未支付债务达到647.32亿元,被迫结束了辉煌的股市之旅。

不管是头部房企,或接近头部的半山腰房企,状态基本相似。早期靠着拿地、拼命开发楼盘,房企在房地产行业高光10年暴富,但它们却在暴富加重资产时,积累了顽疾、短期债务,就看谁先把病治好,这是大多数房企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谁都不想变“下一个许家印”。

“没人想变许家印,也变不明白李嘉诚。”

20241104061959729.webp

在房地产行业,李嘉诚是一个备受膜拜的“特殊”身影。

他早年在香港卖塑胶花,赚取第一桶金,涉足房地产,晋升首富的“神话”故事为世人传唱,80年代、90年代,李嘉诚的名气已响亮全球,真写入电影、电视剧,编撰雷同剧情。

李嘉诚为内地熟悉是在90年代,他携长江实业在北京王府井开发了东方广场商业地产,成为北京一大商业地标。但这笔房地产投资,是试水,为千禧之年的大项目做好铺垫。

2001年前后,李嘉诚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2000年,由香港转战英国,悄悄买断英国的传统能源,天然气、电力、供水市场。第二件事,首次涉猎北京住宅项目,豪抛7亿元拿地,打造“御翠园”住宅区。这件事,使“李嘉诚”三个字,传遍了京城角落。

当外界以为李嘉诚要在北京大干特干,“个人传记”卖遍图书馆时,“御翠园”没动静了。

长江实业的身影飘到英国。外媒报道,李嘉诚盯上了欧洲金融市场,在英国投资基建。“御翠园”一度传出“烂尾”,“那个年代,网络不发达,老百姓不相信,有人会拿地不建楼。”

也没人相信,“房子会坐地起价”。更多人觉得,“李嘉诚是个投机商人。”2005年,临近奥运会,房地产行情急速拉升。沉寂4年的李嘉诚现身,打破传言,启动了“御翠园”一期项目,但他很快就没了踪迹。根据彼时港媒报道,李嘉诚去了趟美国,关注起科技行业。

李嘉诚搞房地产、金融,本质是传统出身,包括他在英国投资能源、基建,与房地产关联颇深,可他投资科技,就很让人摸不着头脑,那时候,媒体同样搞不明白。外界关注的“御翠园”二期呢,继续“烂尾”?李嘉诚呢?他在美国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相谈甚欢。

就这样,一个房地产大佬与科技人士聊起了互联网的前景与机遇,并在北美、欧洲展开了一连串股权投资,投了社交巨头Facebook、网络通话公司Skype、流媒体音乐应用平台Spotify、人工助手Siri、导航鼻祖应用Waze、内容阅读平台Summly。2007年,李嘉诚嫌投资规模小、个人风险高,他与李嘉诚基金会董事、“亚洲商界女性十强”之一的周凯旋成立了维港投资。

维港投资多轮押注Facebook,是“美股七巨头”背后获益的华人投资机构。2000年-2013年,李嘉诚依靠互联网科技投资,取得的成就不弱于持有阿里巴巴、雅虎股权的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而李嘉诚在北京的房地产项目“雷打不动”。不管外界怎样评价,主打“无为”。

2013年起,外界聚焦点由“御翠园”转向“李嘉诚抛售香港和内地资产,加码欧洲。”

最受瞩目的一件大事是,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它方式套现了近800亿元,套现的资产是香港和内地其它地区的房地产项目。套出来的钱,被李嘉诚用来投资欧洲大型项目。包括97亿港元收购荷兰废物转化能源巨头AVR的35%股权;25亿港元收购英国铁路车辆租赁巨头Eversholt Rail。4年后,李嘉诚回转北美,164.4亿港元收购加拿大服务巨头Reliance。

这个阶段,网络十分发达,“李嘉诚跑了”。他的房地产主力资金在欧洲、北美的非房地产行业流窜。科技之外,李嘉诚对医疗医药、生命科学高度青睐,他与美国多所大学实验室合作,用李嘉诚基金会大搞捐赠,“他不着急,期待实验室研发出突破人类极限的成果。”

折腾了一大圈,他终于想到了房地产,想到了遗忘多年的“御翠园”,杀个回马枪。在房地产行业阶段性景气的当下,开发“御翠园”二期,其它房企杯水车薪,李嘉诚“没有对手”大赚特赚。其它房企暴雷的暴雷,还债的还债,李嘉诚玩起了极具销售优势的低价策略。

他以7.6折的价格甩卖“御翠园”,价格比周边二手房便宜,整的同行无还手之力。当初楼面价1000多元/平方米的住宅项目,李嘉诚没用吹灰之力打折卖房,捞走了50倍回报。过去几十年,李嘉诚香港跑内地、内地跑欧洲、欧洲跑北美、北美跑回香港,他并不嫌累。

出售“御翠园”的前一个礼拜,李嘉诚套现了他在中国的部分项目,减持邮储银行1.01亿股,4个交易日套现4.75亿港元。李嘉诚把钱套走,想干什么?2024年,李嘉诚本人出现在香港某个会的视频通话上,他带来了医疗超级仪器,开发者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工程师与医生。说明,李嘉诚投资倾向又跑到了美国,他还盯上了美国及全球的“放贷”生意。

李嘉诚上个月与美国PE、金融机构打交道。他跟美国信贷巨头Muzinich合作,搞了一支美元私募信贷基金,“专门为基础设施和实物资产公司提供债务融资和资本解决方案。”

请记住这句,债务融资。谁有实物资产?房企等重资产行业。玩了几十年,李嘉诚把“周期”玩明白了,房企最缺钱。纵观李嘉诚的全球投资逻辑,始终贯穿“周期”,机会没来就等,机会来了就跑,在各个行业的“周期”徘徊轮转,跑来跑去,用忍和时间击败一切。

唯一的遗憾是,李嘉诚96岁了,玩转“周期”需要时间,要等得起。所以,他毫不吝啬的投资“人类生命极限领域”。用“忍和时间击败一切”估计也是李嘉诚对家族最大的期许吧。

来源:投资家

退出中共党团队-化名小名都可以

2024年11月3日星期日

束手无策, #北京 很尴尬

朝鲜可能出兵援助俄罗斯,持续近三年的俄乌战争出现跨区域化迹象,一旦战争实质外溢到亚洲,将直接威胁东北亚安全。中国分别与俄朝保持友好关系,与俄罗斯更是“合作无上限”,俄朝两国特别是朝鲜尤其依赖中国。受访中国学者形容,朝鲜的举动“非常危险”,中国的处境“尴尬、困难”。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在本月中旬称,情报显示平壤可能派兵到俄罗斯边境。接着,美国及其盟友过去一个多星期不断释出朝鲜士兵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前线集结的消息。华盛顿称,朝鲜已在俄罗斯部署约一万名士兵。美韩两国防长10月30日呼吁朝鲜从俄罗斯撤军。俄罗斯驻联合国特使则质问,既然西方国家声称有权利帮助基辅,为何朝鲜等盟国就不能帮助莫斯科?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6月访问平壤时,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规定,任何一个缔约方遭受侵略时,另一方须提供援助,朝鲜相信是引用这一条款派兵赴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10月30日引述情报官员称,一小部分的朝鲜士兵已进入乌克兰境内。《法新社》则引述乌克兰驻联合国大使说,身穿俄罗斯军服的朝鲜部队混在少数民族部队中,试图掩人耳目,预计将在11月与乌克兰部队交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向《联合早报》分析指出,朝鲜派兵援俄,暴露出俄罗斯兵源不足的问题严峻,而朝鲜士兵部署的位置将很关键。如果朝军驻守俄境内的库尔斯克地区,俄朝可将行动定调为“助俄保卫国土”,若朝军进入乌境内,成为参战方之一,那俄乌战争将升级并复杂化。

李明江判断,美国和北约届时恐放开手脚,允许乌克兰对俄军使用更多先进武器,朝鲜可能从俄罗斯取得更高端核技术和导弹技术,作为派兵援俄的交易,而美日韩同盟关系将因防范朝鲜安全威胁而升级,朝鲜半岛微妙的实力平衡格局将被打破。

20241103061707597.jpg2023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时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共同举行三方会议。(Reuters)

面对自家门口地缘矛盾升温的态势,中国要如何处理与俄朝的关系,以遏制俄乌战争效应外溢至东亚?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接受访问时分析,俄朝两国实际上已形成军事结盟关系,朝鲜已给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俄朝确实也想拉拢中国一起重建三方军事合作,但中国不会介入朝俄军事结盟。他说,“回到1950年代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的战略选择是成为世界秩序与和平合作的参与者。

但朱锋同时指出,让中国尴尬的是,朝鲜派兵援俄反而进一步深化美日韩安全合作,这个三方安全合作还会在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频频向中国施压。他说,中国要明确向美日韩表明,要避免乌克兰战争对东亚造成灾难性的巨大溢出效应,需各方共同行动。

20241103061707488.jpg2023年7月28日,朝鲜领袖金正恩在平壤会见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不在图中)及访团成员,予以高规格款待。朝媒29日称,双方在会谈期间同意要推动两国合作达到“新高度”。(Reuters)

朱锋强调:“如果要中国主动做些什么缓和局面,首先就要降低中国今天面临的尴尬局面。美国能不能在半岛事务问题,中亚地区安全问题,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上,更多地理解和尊重中国的主张和立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则研判,朝俄大概不会接受中国的相关劝诫,而中国同时也担心与朝俄关系受损,所以实质上中国能做的甚微。“中国似乎就此也没什么愿意做的,因为有关的局势首先由美国及其盟国造成。”

时殷弘也分析,自2018年3月金正恩以朝鲜领导人身份首次访问中国,美国与其盟国就未真正向中国施压,要求约束朝鲜,因为也达不到实质效果,所以中国在面对朝俄时,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中国和朝鲜在1961年签署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规定,当缔约国其中一方遭受他国攻击时,另外一方需要采取包括军事和其他措施进行援助。外界关注,一旦朝鲜出兵援助俄罗斯,中国会否被迫卷入?

20241103061707589.jpg《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1961年由周恩来和金日成签订。(资料图片)

朱锋分析,首先中国就不愿回到1950年代,所以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不会派兵,也不会介入战争。其次,即使存在上述条约,中国也极力将“所谓的军事同盟条款,尽可能边缘化、消失化”。

因应朝鲜军人赴俄带来的局势变化,在各国密集展开外交斡旋之际,朝鲜10月31日向东部海域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导弹的飞行时间超过了以往试射的武器。

《韩联社》报道称,在美韩防长强烈谴责朝鲜派兵援俄的五小时后,平壤就发射导弹,可能意在表达不满,同时分散国际社会对俄乌战事的关注,以及试图在美国总统大选前“刷存在感”。

20241103061707192.jpg2024年10月23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视察战略导弹基地。(朝中社图片)

美国总统选举结果,也将是俄乌战争后续发展,以及朝鲜士兵如何援俄的关键变量因素。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今年9月在纽约与泽伦斯基会晤时称,如果当选,他“可以制定出对双方都好的协议”,以结束俄乌战争。

朱锋判断,如果川普胜出,“局面可能很快有改变”。李明江则评估,因为各方利益诉求差距太大,如果川普胜选,并提出以乌克兰将承受重大领土损失为基础的方案,“不光是乌克兰不能接受,很多欧洲国家也不一定愿意接受”。

来源:联合早报

退出中共党团队-化名小名都可以

动摇国本!《人日》出面喊打 下面心领神会 只会闹得更欢?

东南半壁好江山,

不忍沦于打草谷。

长三角一家企业子公司涉案300万元的案件,来了批异地警员,要抓母公司负责人。

公司正在筹备上市,被迫拿钱换自由。

大家都知道,有案在身,无法通过上市审核。公司筹备上市,相当于正在交配的生灵,是最脆弱的挨打时点。

传闻第一年,拿走6000万元;

第二年年底,1.2亿元;

第三年年底又来了,张口6亿!

都这样了,还上什么市啊。

这下地方坐不住了,抢着办案,以地利之便将公司几百号人关进一家酒店。

异地警员潜入酒店侦察,试图绑架公司负责人。

此举被当地警方侦知,连夜大巴车转移。异地警员没办法,拍下视频发到某音上,声讨地方保护阻挠执法。

不是警匪片,胜似警匪片。当然这是真实的案件,在远洋捕捞类案件中,这应该是闹得最凶的一起,网上还可以搜到。

但这起反抗打草谷的案件,并未起到示范作用,此后远洋捕捞舰队反而受了鼓励般浩浩荡荡大批出海。

包括我们最早写了这个案子,至今被那个地方的人挂在网上攻击。

上海这样大户人家的也敢动。昨日媒体报道,有个湖南桃源人袁某涉嫌职务侵占,资金用于一谈科技运营的直播平台充值打赏消费,于是桃源警方冻结了一谈公司1500万元资金。此后,警方更以“涉嫌开设网络赌场”为由,陆续冻结一谈科技及关联企业资金账户,共计4.2亿元。

媒体报道说,一谈公司曾按要求向桃源财政公户支付人民币1242万元,对私向涉案人员袁某的父亲支付人民币757万余元。但付了“赎身费”,且检察院已经两次因证据不足退回补充侦查后,相关资金并未解冻,人员也没有得到保释。

最近坐不住的是广东,《省情内参》无奈之下建议组织相关地市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来粤异地执法案件依法予以监督和约束:

20241103054653891.webp20241103054653361.webp内参提到的一起广州案件,与文首那起很像,也是2023年6月份提交申请赴港上市,10月就迎来河南焦作、商丘的1600多名警力。

这次下手很狠,虽然涉案金额仅60多万元,但直接冻结了集团子公司账户64个,致企业陷入瘫痪。

一时风声鹤唳,投资不出南宋之类的说法广泛流传,民企日日在刀尖上行走,甚至有些南方企业直接停止了北方业务。

但人是能流动的,防不胜防,企业能捕则捕,个人能钓则钓,最近一个温州人,就被一个贵州地个地方给“钓”了。

今年2月,温州曹女士以14.8万元的价格卖掉了一款闲置的劳力士手表,当天晚上就出事了:银行卡被冻结!

次日一早,她前去报案,竟发现自己已是网上在逃人员!买家声称被诈骗,她收到的14万货款则是涉案资金。

这事极简单,温州警方便出具了一份情况说明,排除了曹女士的嫌疑,并希望贵阳变更或解除刑事措施。

既然刀已出鞘,就必须见血!最后是曹女士“交还”14万元,才被变更为取保候审——仍然是待罪之身。

20241103054654292.webp本以为企业才是目标,现在才知手头有点钱的个人,也逃不过。

10月28日,记者李微敖在经济观察报刊发《如何遏制对民企“远洋捕捞”》一文,指出办案罚没收归地方财政,导致有些地方为增加财政收入,直接向办案机关下达罚没指标。

同时,地方财政根据办案贡献或惯例,分别以财政支出的形式返还,相当于抢劫分赃!

这样一来,捕捞船队四出就不奇怪了。

但这相当于中央想一直吃蛋,地方把鸡给杀了!这是动经济的根本,是挖国家的墙脚!当然要出手制止:2020年6月份,部里发出“异地办案协作“六个严禁””:严禁未履行协作手续跨区办案、严禁在管辖争议解决前擅自派警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办案、严禁未按规定报经批准佩带木仓支跨区执行任务;

今年9月26日的局会指出,要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

10月8日的发改委新闻发布会要求,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必要时进行督查;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规定“办理案件需要异地执法的,应当遵守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国家机关之间对案件管辖有争议的,可以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提请共同的上级机关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0241103054654767.jpg资料图

但好像都不好使?难道是上面都管不住了?

昨日,市监总局印发《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严禁吃拿卡要、以罚代收,趋利执法。

听听前段时间这位山东市监官员的话,就知道如今的官场都在干什么!

官媒也终于忍不住了。

最先是《浙商》杂志,就新湖集团被湖北一个县法院划走百亿资产表态,并且远洋捕捞一词正式摆上桌面。

广州广播电台采访政协委员谈远洋捕捞。

10月28日,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在头版刊发《把涉企任性执法关进制度的笼子》:20241103054654798.webp10月31日,最高党报发表文章《“无事不扰”应为涉企检查常态》,指出个别地方存在突破法治底线,把涉企检查异化为逐利执法手段,必须及时整治和规范:20241103054654175.webp终于提到了“整治”,还是那句话,说一千道一万,就看能不能办一个。

否则,只说不干,那就是哄鬼,下面心领神会,只会捕得更欢,国家的鱼塘,就等着清如许吧。

来源:老干体v

退出中共党团队-化名小名都可以